成都80家餐企餐具檢出大腸桿菌 一餐企移交警方

《成都80家餐飲企業餐具檢出大腸桿菌》后續 14 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了2015年第四期食品、食用農產品、乳及乳制品監督抽檢結果,在餐飲環節樣品抽檢中,全成都共有80家餐飲企業的餐具被檢出大腸桿菌,其中包括:成都銀鯊餐飲有限公司、成都紅杏錦華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蜀府宴語宏濟路店、重慶德莊萬達店等。
據了解,本期監督抽檢共2002批,不合格樣品142批。除成都市雙流新藝食品廠已申請復檢,正在復檢中,其他相關企業已經完成了整改復查,正在接受行政處罰。
官方通報
成都80家高檔餐企餐具檢出大腸菌群
14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了2015年第四期食品、食用農產品、乳及乳制品監督抽檢結果,在餐飲環節樣品抽檢中,全成都共有80家餐飲企業的餐具被檢出大腸桿菌,其中包括:成都銀鯊餐飲有限公司、成都紅杏錦華餐飲有限責任公司、蜀府宴語宏濟路店、重慶德莊萬達店等。
同時,在食品抽檢中,錦江區徐川青韓包子店自制的韓包子叉燒包被檢出鋁含量,郫縣張媽串串香等多家火鍋店被檢出底料或菜品中含有那可丁、罌粟堿、蒂巴因等成分,也被一并通報。
據了解,本期食品、食用農產品、乳及乳制品監督抽檢,共抽取樣品2002批,其中生產環節440批(包括乳及乳制品專項93批),流通環節370批,餐飲環節1192批。本期監督抽檢共2002批,不合格樣品142批,其中生產環節11批,流通環節16批,餐飲環節115批,總體不合格率為7.09%。所有不合格產品均在成都市食藥監局官方網站上公布,市民可隨時查詢。
記者回訪何時抽檢?
7月抽檢不合格企業被警告
成都市食藥監局15日通報稱,對餐具飲具抽檢不合格的企業,食藥監部門已依法要求其責令整改,并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
在不合格名單中,成都紅杏錦華店的高腳杯樣品被檢出大腸菌群。“我們是在7月份被抽檢的,當時食藥監部門的執法人員拿著樣品就走了。”該店店長王永梅說,7月31日,錦江食藥監部門下達了檢驗結果告知書。這份告知書上寫道:“在對你(單位)使用的碗、筷子、餐盤、高腳杯的采樣送檢后,高腳杯中檢出大腸菌群。”該店被食藥監部門行政警告。
某餐飲企業加強管理,工作人員在專用的洗杯機里清洗消毒杯具。
細菌何來?
消毒以后可能被二次污染
王永梅拿到檢驗結果后,召集店內所有員工重新梳理餐具清洗、搬運及上桌流程。“我們一直在找原因,大腸菌群可能來自三個方面。”王永梅說,店里都是用自動洗碗機和自動洗杯機,8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消毒。所以可能是餐具放進備餐柜后,與空氣接觸過久引起;還有可能工作人員在用白手套接觸杯子前,接觸過其他東西;此外,還有可能是工作人員在用毛巾擦拭杯子水漬的時候造成了二次污染。
如何避免?
延長消毒縮短餐具擺放時間
針對可能引起餐具污染的情況,王永梅專門找人改變了餐具上桌流程設計,“比如晚擺桌,用高溫烘干而不用毛巾擦水漬,還要求工作人員不用不潔手套接觸餐具。”王永梅說。
同時,蜀府宴語宏濟路店也出臺了新的措施,微調操作流程,“在嚴格遵守操作規范的情況下,延長消毒時間,縮短干凈餐具在桌上的停留時間。”該店左經理說,“在顧客用餐前,我們盡量讓餐具保存在消毒環境中。”業內應對多家餐企改餐具上桌流程
15日下午,記者聯系了多家被曝光的餐飲企業,大部分企業都稱將完善餐具上桌流程,避免再發生類似的問題。
得知成都80家餐飲企業被檢出餐具不合格的情況后,成都市美食文化產業協會會長彭小平有些驚訝:“大型餐企都是用的自動洗碗機,這種問題應該可以避免。”彭小平分析說,很有可能就是細節處理不當造成的,出了這件事后,協會將會通知上千家會員單位,嚴把衛生關。
彭小平對紅杏等店自查的結果很感興趣,她稱將在近期召集數十家餐飲企業負責人,共同商量拒絕餐具污染的辦法,“如果改變餐具上桌流程可行的話,我們會在協會中推廣經驗”。
一餐企移交警方一食品企業申請復檢
最新進展
15日,成都市食藥監局通報稱,對所有餐具飲具抽檢不合格的企業,各區(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依法要求其責令整改,并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涉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成都王記張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移交公安機關繼續調查處理。
同時,本次抽檢中,除成都市雙流新藝食品廠已申請復檢外,其他相關企業均正在接受行政處罰。